导入数据...
省政协委员丁任重:完善深度贫困县造血功能 让教育阻断贫困的代际流传
时间:2018-01-29 22:23:11   来源:http://baijiahao.baidu.com/s?id=159064915982271683   查看:327

       1.png

      在1月26日的《政府工作报告》中提到,强化对45个深度贫困县政策支持,增派高校,医院,国企等帮扶力量,深化专业扶贫,行业扶贫,社会扶贫。而教育一直被视为阻断贫困代际流传最根本的支撑。四川的高校是如何对深度贫困县进行帮扶的,如何帮助贫困县完善造血功能?华西都市报-封面新闻记者专访了四川省政协委员、四川师范大学党委书记丁任重。

      据丁任重介绍,四川师范大学对口支援甘孜州的理塘县和凉山州的普格县。丁任重前段时间到普格县调研,当地的政府官员对他说:“我们这里极度缺乏教师,尤其是极度缺乏优秀教师,艺术类的专业教师更是稀罕。”其实普格县的情况只是很多深度贫困县的一个缩影。丁任重说,省上提出了“一村一幼”,但是不少村至今都还无法保证有专业的老师,师资力量匮乏是制约很多地方发展的重要原因。因此,让教育去阻断贫困代际流传。

     四川师范大学每年都要开展国培、省培计划,以及地方的专门培训计划,这些名额都会向深度贫困县倾斜。川师大也会向缺乏教师的地区输送实习生,安排具有本科,研究生学历的学生顶岗实习,以及派出川师大的老师到贫困县的中小学挂职当副校长,这些举措在短时间之内可以解决师资缺乏的“燃眉之急”,但是丁任重表示,只有深度贫困县自身具备了造血功能,才能够“治标更治本”。

     包括四川师范大学在内的多所高校,为深度贫困县的学生读书问题给予了政策上的倾斜,为他们培养医疗,农业,教育等专业的人才,很多高校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下为这些地方的学生单独划线、单独录取,但是学生之后必须回到家乡工作;甚至有的高校招收当地的高中毕业生,两年学习完成之后颁发专门的文凭,这个文凭只有在当地才被认可,而且这些学生回到家乡服务,能够得到编制,相当于捧上了“金饭碗”。这样一来,当地的人才回去了、留下了,也能够稳定地为家乡做出贡献。

    丁任重说:“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流传最根本的支撑。比如在普格县,实现了‘一村一幼’之后,很多小朋友就可以到幼儿园学习,这是开阔眼界,增长见识的唯一办法。让深度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事业可持续地运行下去,就能够让贫困地区的新生代,接受更好的文明教育,从根本上来解决贫困问题。”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华西都市报-封面新闻记者 李寰

编辑:华西都市报-封面新闻记者 李寰

  • 大图001.png
  • 大图002.png
  • 大图.png